2000萬噸的豬肉缺口,豬價為何又遲遲不再大漲?看專家怎么說
近期有關媒體報道顯示,我國在2019年的豬肉缺口可達到2000萬噸,可正常情況下,我國每年的豬肉消費量為5600萬噸,這些豬肉包括國內屠宰企業屠宰生豬,也包括國外進口豬肉。而從2017年開始我國的能繁母豬存欄量就持續再下跌,再加上2018年非洲豬瘟疫情的影響,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大跌,據統計目前的母豬存欄量不足正常情況的60%,也就是說有接近2000萬噸的豬肉缺口。
可是實際情況,如此巨大的豬肉缺口并沒有帶來生豬價格的大漲,也僅是達到了7.5元的生豬價格而已,這個價格僅是2017年的價格,雖然不能說低,但是并不算高價。那么問題來了,為何豬肉存在缺口而生豬價格卻不漲呢?
對于這個問題,有專家分析認為:豬肉缺口指的是2019年整年的缺口,而且主要缺在下半年,對上半年的生豬供應情況影響并不大。而且根據往年的豬肉消費規律,每年下半年的消費量都要高于上半年。目前生豬價格難以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豬消費的持續低迷,首先是受季節方面因素的影響,生豬消費處于低谷,再加上現在非洲豬瘟疫情,很多消費者擔心“豬瘟病”而忌憚吃豬肉。最終導致目前的生豬消費量持續低迷,這樣雖然全年的豬肉存在缺口,但是暫時性供應充足,自然生豬價格難以大漲。
暫時來看,這個豬肉缺口并不好補充,補充缺口比較快速的就是兩個方法,一個是進口肉,一個是豬肉收儲,但是目前全球豬肉貿易量也僅有300萬噸,進入我國的有200萬噸,即使這300萬噸全部進入我國都難以彌補缺口。而豬肉收儲,3月連續3次收儲,第一次流拍,第二次和第三次共收儲20萬噸,這相比2000萬噸的缺口同樣是杯水車薪。所以,養豬朋友不需要著急,豬價上漲是早晚的事,預計最早會在5月底,6月初。
而到了下半年生豬價格的上漲,是供應不足以及消費提升兩方面的推動作用,一旦生豬價格漲上去想再降下來的難度就非常高了,也就正式進入了此次豬周期的上漲周期。根據目前市場上的生豬存欄量以及能繁母豬存欄量,此次豬周期的持續時間將是前所未有的。
- 上一篇:養豬業現起死回生術
- 下一篇:四月國際非洲豬瘟疫情動態